近年來,隨著飲食結構改變及精神心理等因素的影響,便秘發(fā)病率逐年上升。我國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為4%~10%,并隨年齡增長而升高,60歲以上高達22%。男女患病率之比約為1:4.5,且女性高于男性。慢性便秘不但影響生活質量,甚至還可能存在嚴重的健康風險。為了喚起廣大群眾對便秘的重視,中國醫(yī)師協會將每年的3月28日設立為“中國便秘日”。

為了更好的向廣大市民普及健康知識,傳播科學理念,幫助大家更好了解便秘相關臨床知識,解決便秘帶來的痛苦。鄭州大學五附院營養(yǎng)代謝中心設立便秘和減重兩個方向的特色門診,其中,便秘特色門診將于2022年3月28日上午8:00-11:00在門診一樓大廳舉辦中國便秘日義診活動。
屆時,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消化內科、中醫(yī)科、胃腸甲狀腺外科、精神衛(wèi)生科等專家將針對便秘在臨床上的表現及預防和治療策略進行現場免費咨詢答疑并發(fā)放健康手冊和小禮品,歡迎廣大市民參與。
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一種(組)癥狀,表現為排便困難和(或)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干硬。排便困難包括排便費力、排出困難、排便不盡感、肛門直腸堵塞感、排便費時和需要輔助排便。排便次數減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便秘的原因是什么?
便秘的原因很多,除了年齡增加以外,大多數人群便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良的個人習慣及不當的飲食結構。比如長時間站立或坐著、經常憋便、飲食中少纖維食物、喝水少、運動少等原因。家庭中三代以內出現過便秘親屬或者經常服用刺激性瀉藥的人也更容易發(fā)生便秘。此外,長期精神焦慮、抑郁以及服用某些藥物(包括抗膽堿能藥物、阿片類、抗抑郁藥、抗癲癇藥、抗組胺藥、抗精神病藥、鐵劑、鈣劑、止瀉藥等)都很可能導致便秘的發(fā)生。

便秘的危害有哪些?
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質量下降,造成明顯的經濟和社會負擔。便秘與肛門直腸疾病,如痔瘡、肛裂和直腸脫垂等關系密切。慢性便秘在結直腸癌、肝性腦病、乳腺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的發(fā)生中可能起誘導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等疾病中,過度用力排便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部分患者由于濫用瀉藥或反復就醫(yī)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
便秘的發(fā)生涉及多個學科,是一種多因素導致的復雜性疾病,常需要多學科協作診治。鄭州大學五附院臨床營養(yǎng)科在門診樓三樓營養(yǎng)代謝中心開設的便秘特色門診,是由臨床營養(yǎng)科、消化內科、中醫(yī)科、精神衛(wèi)生科、胃腸甲狀腺外科等多學科組成專業(yè)的便秘診療專家團隊,根據國內外便秘的研究進展及指南,對便秘患者進行科學正確評估及針對性的診療措施,利用腸道微生態(tài)調節(jié)等特色手段重塑便秘患者的腸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使患者擺脫對刺激性瀉藥的依賴,解決廣大便秘患者的困擾,提高生活質量。
來源:臨床營養(yǎng)科 陳瑤
宣傳科編輯整理